松绑民营医院定价权
决策部门试图通过发展和壮大健康产业,形成外在压力,从而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并将一度陷入僵局的医改继续向前推进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将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政府将其所掌握的医疗服务定价权部分交还给了非公立医疗机构。
根据通知规定,今年6月底以前,各地卫计委应公布辖区内公立医院名录;凡是不在该名录内的医院,均视为非公立医院。今后,这些医院的“所有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医院自行确定,“不得以任何方式不当干预”。
“出台这个政策,对于非公立医院是非常大的利好,有利于市场竞争。”博爱湘雅康复医院院长周江林说。
不过,依然有相当一部分民营医院负责人担心政策是否能如愿落地,同时,在其他领域中,民营医疗机构仍然面临不公待遇。
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鼓励社会办医的呼声从未停息。2010年,国家出台文件,意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曾一度被认为是民营医院的“春天来了”,但具体实施细则却并未出台。
相反,医改在政府主导路线和市场化路线争论中陷入僵局,一度重新回到政府主导的误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也停滞不前。
据《财经》记者了解,接下来的医改政策将把促进社会办医放在重要位置。
这一点,在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有所体现,此次民营医疗机构定价权放开亦是延续。
就目前的政策走向而言,虽然各方就公立医院改革路线仍然争论不休,但在非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化”问题上已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通过发展和壮大健康产业,形成外在压力,从而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
“这其实是医疗体制改革中一直想力推的事情,要充分理解社会办医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关系,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来说,外部需要有强大的压力。”一位了解政策制定过程的发改委官员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价格松绑,相关部门还在酝酿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共计十余个具体细则。“总之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位人士说。
放开定价权
近日有消息称,在划归国家卫计委一年后,国务院医改办重回国家发改委已无悬念。
这意味着停滞近一年的医改,可能回到原有轨道。实际上,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定价机制改革,也是医改的重要一环。
据参与价格松绑文件起草的专家表示,这一文件是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医疗行业“非禁即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下放审批权的具体措施。
“此次政策调整,对非公立医院的政策松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一个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医疗行业一直心存顾虑,而国家发改委希望能通过这一文件释放信号,促进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从而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缓解看病难问题。
多位业界人士对这一文件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医疗价格改革是医改中最难的部分。目前医疗价格体系的问题在于,医疗服务等具有技术含量的项目所占比重过低,而药品、医用耗材等所占比重过高。如果这一状况不加改变,不论是公立或民营医院,都难以改变‘以药养医’的生存模式。”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也认为,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僵化不变的政府行政定价体制,直接造成了中国“以药养医”和医疗人才缺失的恶果,长远来看,价格松绑对于打破僵化体制,寻找出医疗服务价格信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看来,“这一通知最实质的内容有三条,第一是民营医疗机构不管入不入医保,其医疗服务价格都可以自定;第二条是民营医疗机构以前自设收费项目,需要到卫生部和发改委审批,现在放开了。第三条是自主定价的项目也可以进入医保,虽然在具体可操作性上还有些欠缺,但只要文件开了口子,地方医保部门就可以探索。”
上述三条来之不易,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三大部门中,国家卫计委主管公立医院,医疗保险归口人社部,发改委主导药品和医疗服务定价。因牵扯各方利益,虽然促进社会办医的方向已定,但具体文件出台并不是一帆风顺。
“各部委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最初的担心是放开非公立医疗服务价格之后,出现涨价。”一位参与政策讨论的专家透露。
实际上,在改革方案讨论中,价格是否会降低反而成为焦点。据《财经》记者了解,国家卫计委方面主要的担心是,民营医院一旦降价,会给公立医院带来压力,影响其市场地位。
“玻璃门”尤在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国务院的改革文件中,就曾要求,非公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应享受同等待遇,但现实与政策却一直存在着差距。
“那些玻璃门,看着是透明的,我们民营医院往前一走就碰壁。”一家民营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而放开定价权只是打破其中的一道玻璃门而已,同时由于民营医疗机构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不足10%,而公立医院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放开定价权在短期内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
在蔡江南看来,医改存在的基本问题正是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政府通过控制公立医院来控制资源,通过市场准入、规划、编制、评级、科研、定价、医保七个工具来实现对医疗资源的行政化垄断。
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中国整个的医疗格局——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数量上可谓各占半壁江山,但门诊量和服务量却存在9∶1的差距,90%的病床都在公立医院。其实,中国公立医院只有10%的收入源自政府拨款,其他与社会非营利性医院无异,主要的收入来自病人和医保。
在专家看来,真正的公立医院应该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办那些市场没兴趣办、也没有能力办的医院,比如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老少边穷地区的医院等等,病人到这些医院看病应该是低价甚至是免费的。
上述七个工具在实践中无一例外是倾向于保护公立医院的。如最近热传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办诊所被以“没有规划”为由未能获得审批。区域卫生规划即是地方政府控制医疗行业准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蔡江南看来,且不说这种私人诊所本来就不该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即使需要纳入,民营医疗机构也应该得到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对待。
国家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承认,促进社会办医需要其他相关政策的跟进。
事实上,相关部门也正在酝酿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正在执行的控制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和特需服务,也是要将这部分利益释放给社会资本。
“正如许多民营医院院长所说,他们现在还只是个‘孩子’,而公立医院都是壮年,要竞争也要有基础。”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说。
在他看来,当政府将健康医疗服务看作产业的时候,就可能会更愿意给予民营医院以税收和土地优惠,扶持它们的发展。
以产业促医改
“以产业撬动改革”的思路在发改委早就有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国家发改委还担负着促进就业的职责,对推动社会办医有了更高的热情。
“根据我们的测算,当我们把健康业理解为一个产业时,保守估计,将会增加400万至500万就业。”朱恒鹏说。
在这一形势下,逼迫医改走向纵深。“原来卫生部门死死控制的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公立医院,将会获得部分释放。卫生部门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歧视性的做法,都将发生变革。”蔡江南说。
目前,在各种信号下,社会资本对于进驻医疗健康行业热情颇高,如华润、中信、复星等资本巨头都在寻找市场机会,其进入的主要方式包括了对公立医院改制、建立新医院、参与公立医院管理,以及介入周边健康行业等。
据蔡江南介绍,随着混合所有制的提出,现在许多公立医院目前也有改制的积极性,而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张规模。
“制度设计是很超前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央和各省是不是能有效地协调,各地在执行时,是不是快速、准确?能不能做到有效监管?” 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说。而实际上,历次的医改文件,都有“看着美好,但是落地困难”的问题,与民营医疗机构的期待值差距颇大。
而政府是否能够放手医疗资源的垄断,实现多元主体办医,则需要更多的博弈。
国家卫计委一位副司级官员认为,鼓励社会办医是国务院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吸引社会办医的关键在于公立医院让渡利益空间,包括松绑医生,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这是与公立医院利益相违背的,所以地方上关于社会办医和医生多点执业的一些举措都没能获得许可和实施。
而新的机制,又需要政府探索适应开放市场管理的创新手段,要求“放而不乱”,就更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挑战。
【作者:《财经》记者 王开 李涵雯 实习生 闫丽娇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